栏目导航: 福建招生考试网 > 中考会考网 > 福建中考 > 福州中考 > 文章正文
 
福州中考后如何怎样正确估分填报志愿
福建招考网整理自:福州新闻网 2008-6-12 9:22:25

今年中考即将落下帷幕。去年起,我市采取中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招生政策。考后的估分和填报志愿,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也是家长和学生极为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报特邀资深教育工作者、福州十八中高级教师吕卫平就如何提高中考估分准确度作了分析。
  吕卫平说,所谓的考后估分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一般是在第一科开始考试后的72小时内),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按照各科考试的时间顺序,真实再现自己在考场的解题过程及答案;再依据有经验的老师细化过的评分标准,对答案进行“两法”评分;最后统计出自己所得总分,即为估分。否则都视为猜分。
  准确估分应具备6项条件
  (1)学生要有完整的试题卷(最好试卷情景要相同或类似于中考过程)。
  (2)学生要有足够的估分时间,至少要保证每科估分所用时间是原来完成试卷时间的三分之一。
  (3)学生手中要有经过教师细化的评分标准。
  (4)要有安静的估分环境。同学间要互不干扰(同学间互不相识、班主任不在场更好)。
  (5)要有对自己学科基础情况不了解,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两次以上中考评卷经历的各科老师在场指导。
  (6)要有多次估分(在中考前至少2次)的经历。
  引起估分误差的5个原因
  (1)对估分组织工作不力
  去年我分别进行两次的群体估分分析,第一次由于估分组织经验不足,过程简单,程序单调,学生对估分的意义认识不深,这次估分的群体正、负误差度分别达到(8.1÷298=2.7%)和(5.3÷298=1.8)
  (群体正误差度=群体学生高估出总分的平均分÷总平均分×100%;群体负误差度=群体学生低估出总分的平均分÷总平均分×100%)比组织得力的第二次(群体正、负误差度分别为1.6%和0.9%)高出的1.1个和0.9个百分点
    (2)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
  一般说来,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估分相对来说比较准确。我在2008年市质检后进行群体估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为人过于自信或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常常抱有侥幸心理,把似是而非的答案都往上线靠,对自己分数的估计往往偏高;平时比较自卑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担心分数估高了遭别人笑话,对自己分数的估计往往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估分时要克服盲目自信和过于不自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自己答题的真实状况慎重估分。
    (3)周围同学不必要的暗示
  针对今年市质检进行群体估分质量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有的班级为什么会普遍低估,有的班级为什么会普遍高估,我从这些误估同学所写的书面分析报告中了解到,这些同学是由于受到旁边同学的暗示而更改了自己按一定程序所估出的分。比如王某同学听说班上比自己成绩好一点的李某同学估分比自己少,马上就认为自己可能估高了,随意扣了15分。作为估分同学须切记,不要受他人的影响,要在研究试题答案上多下功夫。
  (4)受心中“目标”的误导
  我针对市质检估分情况,了解到有一位学习程度中等的同学会高估出76分,其原因是该生为了达到冲进年段前200名,将来有望报考福州一中,在各科估分过程中都提高了自己的分数,而成为乱估。如李某同学一心向往某名牌高中,而老师、家长都认为他的成绩达不到,为了让家长和老师能同意他“拼一拼”,填报那所名校,在中考估分时他会故意拔高,这就是心中“目标”的诱导作用。
  (5)对责任的规避
  针对这次质检估分情况,我还了解到一位程度偏差的同学高估出98分,原来该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但孩子考得较差,怕家长责备,就有意无意高估自己的得分,以求父母得到暂时的宽慰。统计结果发现,低分段的考生高估的比例大大高于高分段的考生,且分数越低,高估的幅度越大,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估分时须作五方面准备
  1. 再现答题过程
  中考试卷是考生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完成的,一些考生会记不清答案,估分时就会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导致一定偏差。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看标准答案以前,尽可能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先自己静下心来,根据与中考过程中情景相似、内容完全相同的试题卷,回忆当时在考场上的答题思路和大体原文,再现答题过程,若记不清答案可沿着考场上的解题思路重新试做一遍。全卷完成后再进行统分,切不可先看标准答案后再来再现答题过程,也不能边再现答题过程边进行评分,这样都会产生诱导而引起估分误差。
  2.把握评分标准
  科学把握评分标准。在清楚了自己的原文答案后,认真研读《评分标准》,在有两次以上中考改卷经历的有经验的学科教师指导下,力争领悟《评分标准》中每一道题的考查意图以及每一个得分点的给分、扣分的依据,在正式开始评分以前,要依据自己以往估分经验,明确划定出每一个“采分点”的中心词,或是每一个“扣分点”的依据,再进行评分,自己将这些中心词与自己的答案对照,进行有效估分。
  3.    实事求是“两法”评分
  估分切记要实事求是。尽管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突出,中考时超常发挥,却不敢正确估分,拼命往下压分,怕高估了被别人笑话。这样做的后果是填报志愿时可能会错过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也有的考生平时学得很好,中考却表现不佳,发挥失常,碍于“面子”将估分提高。还有为了让老师、家长暂时高兴,故意高估。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为了能更准确的对自己再现的答案进行估分,把握好宽严尺度,消除模棱两可之嫌,可采用“得分评分法”和“扣分评分法”进行两次评分,两法评分差值若不超过10分,取其平均值,就可达到精估的效果。若没有时间进行“两法”评分,则可采取前后松紧不一致的原则。譬如,你认为这道题估得宽松,那么另一道题就应该稍严,这样分数可以互补,总分也不会相差很大。
  4.进行多次估分演练
  中考要取得满意的估分效果,使大多数同学达到精估或者细估的质量要求,对于学校而言,必须要有2次或2次以上组织学生进行群体估分的经验。
  对学生个人而言,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月考、半期考等,进行考完一科估出一科的方法进行估分,以缩短考完和进行估分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短间隔法”估分)。
  也可利用学校组织的期考或者市质检等,以考完“语、数、英”为第一个时间段,就可估出“语文、数学、英语”总分,考完“物理”“化学”“思品”“历史”为第二时间段,估出4科是否达到等级或者合格的要求,这种估分方法常称为“两段法”估分(也称为“中间隔法”估分)。
  再利用学校中考前最后一次的校模拟考,在考完中考要考的7科内容后,离第一科开始考试后的72小时内进行估分。(常称为“长间隔法”估分),以达到进行多次估分演练的效果。
  5. 综合多方因素
  在估分的过程中、真实再现自己在考场的解题过程及答案之前,不能和自己熟悉的同学进行相互讨论,不能去回想、分析自己以往所得到的分数和学科成绩排位及总分排位。
  但是:在利用你的中考估分情况来指导填报中考志愿时,一定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参考中考前校模拟考、市质检、以及三年来自己在年段中的排位,对一名成绩稳定的同学来说,中考的成绩应该和平时考试的成绩相差不会太大。如果估算出来的总分和以往多次考试的成绩比较接近,说明你的估分比较合理;如果估算出来的总分或单科成绩比平时成绩明显偏低,应该与任课老师讨论,看自己是否估分过严;如果估分比平时成绩明显偏高,考生就要考虑自己是否估分过宽,需要重新进行科学的估分。
  只有能真实反映出中考实际成绩的精估才能对自己填报中考志愿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估分时要注意5个问题
  1.防止“惯性估分”现象
  什么叫“惯性估分”,在分析2008年市质检估分误差情况时,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产生误估的原因大都采取“惯性估分”,也就是在估分过程中不进行知识再现,凭着上次考试的单科名次,了解旁边同学估分成绩,得出自己的分数。例如,某同学上次语文考试排在班级第二十名,他了解到上次排第十九名同学估出语文成绩为115分,则他就估出自己语文为114分。此现象称为“惯性估分”现象,不可取。
  只有在你失去估分的最佳时间,实在无法进行估分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要克服此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估分时,周围不要坐着你相识的同学。

2. 缩短间隔时间
  为了缩短考后和估分之间的间隔时间,以免知识再现过程中出现遗忘,根据考后与开始估分的间隔时间长短,我把估分分为3种方法:“短间隔法估分”,“中间隔法估分”和“长间隔法估分”。
  而中考切不可使用“短间隔法”进行估分,即考完一科估出一科分数,这样有可能对自己下一场考试情绪会有极大影响。中考估分要视学生所具备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的基础情况来定使用“中间隔法”估分,还是用“长间隔法”估分。对于上述四科基础较好,保证中考都能达到等级要求的同学可采用“中间隔法”估分,先对语文、数学、英语中考试卷进行知识再现。否则就要采用“长间隔法”估分。但时间间隔再长也不能超过72小时。越早开始对中考试卷进行估分,准确度越高。
  3.注意各学科估分的难点
  在进行估分时,不同的学科都有其不同的估分难点。
  语文估分难点在作文 ,作文建议考生们估分保守一些,尤其是创新的作文。创新的作文是有风险的,可能拿高分,也可能拿低分。如果在立意上没有什么问题,语言又比较流畅,估个37分、38分,出入应该不大。如果考生认为自己一直以来作文都不错,这次考试又发挥得很好,比如,记叙文的语言很感人之类的,可以给自己加几分。
  数学估分的难点是,要注意解题步骤。考生在数学估分时,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看到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里最后的答案是一样的,就给自己打满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数学的大题目是按照步骤给分的,考生在估分时要找出“得分点”,还要考虑答题的规范性。对于一题多问的题,每一个解都会有具体得分,因此考生应当注意回忆自己的求解过程,切不可因为答案错误就完全否定,以为一分不得。
  英语估分的难点在英语作文,英语作文一般是“按点”给分,每个点是不是按照老师预想的几种可能的思路来写。对于英语作文的估分一定要实事求是,造成扣分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估分的时候略为保守些比较好。英语作文要估得准,最好的办法把作文再写一遍,找老师帮助评估一下。
    4. 注意使用“三分法”估分
  虽然学科特点不同,估的难点也有所不同,但是不管何门学科,为了提高估分的准确度,不妨使用“三分法”来进行估分。其方法是在估分前将试卷分成“必得分”“不定分”“模糊分”三种分值。
  “必得分”主要是客观题部分,由学生自己即可确定获得分数;“不定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确定获得的分数;而“模糊分”主要是作文、简答题等没有惟一答案的题目等。这需要学生根据中考前最后一次的市质检水平确定。 把“模糊分”乘以“单科定位度”,加上“必得分”、“不定分”所获得到的分,即可估出单科总分。(单科定位度=单科市质检得分÷单科总分×100%)
    5.注意多方协作
  现在的初三毕业生,虽然生理年龄看上去成熟了,但是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学校、社会等综合教育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的心理年龄还很不成熟。在涉及到自身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上,还缺乏独断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同学自己来作出中考成绩的正确评判,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需要多方协作,首先,社会或媒体要能及时为考生提供中考试题卷;其次,家长要助学生及时、准确的真实再现自己在考场的解题过程及答案;第三,有经验的学科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分以及最后的估分指导,最后学校要及时收集每位学生的估分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排位,形成有一定可信度的群体估分数据(群体数越多可信度越高)。这样、考生及家长才能根据自己的精估分数,对照群体估分有关数据,顺利找到填报中招志愿的准确依据。(林清)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2008年福建大学录取新生质量排行榜
·2008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福建高校综合指标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师资力量排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录取新生质量排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8年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2008年度福建省级精品课程高职高专名单
·2008年度福建省级精品课程本科院校名单
·2008-2009学年度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
·2007年我国独立学院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7年我国民办大学本地生源比例情况(本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
·2008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学排行榜
·2008中国独立学院本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强
·2008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强
·2008中国民办大学专科专业学费排行榜
·2008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排行
·北京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新设置高校名单
·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上海市列入985工程及211工程的院校名单
·各省高招办联系方式
·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教育部2007年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
·2007年具有招生资格的独立院校名单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
·2007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2007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
·2007年第二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
·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名单
·各学历层次高校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样本
·福建省2007年度第一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名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强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强
·2008年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8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强-中国校友
·中国校友会网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名单
·2008年具有小语种单独招生资格的25所院校
·59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